從機械工業月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行業形勢可以概括為:穩步回升,形勢喜人;喜中有優,務需冷靜;展望全年,謹慎樂觀。機械工業不能滿足于短期的高速增長。要到達這一目標,最根本、最迫切的還是要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1-3
機械工業“十二五”的發展指導思想要突出“高端、創新、基礎、綠色”八個字。即:努力提升高端裝備的保障能力,加快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千方百計夯實產業發展基礎,貫徹清潔生產推進節能減排。
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以需求促發展。繼續努力消除對國產裝備的歧視,爭取以重點工程為依托,加強產需合作,加速提升高端裝備的自主能力和競爭話語權,努力擴大國產高端裝備對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的保障能力。
二是以改革促發展。積極促進有關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打破壟斷,限制具有壟斷地位的用戶濫用市場控制地位,規范市場,鼓勵競爭,為自主創新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三是強化基礎、突破瓶頸約束。利用近若干年主機產品快速發展形成的對基礎產品和基礎技術的現實需求,加快關鍵基礎機械、基礎件、基礎技術的發展,緩解行業發展的瓶頸約束。
四是提高對外開放和對外合作的水平?!耙M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更積極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努力擴展國際發展空間;
五是“兩化融合”促升級。以信息化技術提升機械設備制造業的研發設計、加工制造、企業管理、營銷服務水平;尤其要應用信息技術提升機械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和核心競爭力;
六是以節能減排為抓手推進產品結構調整。以用戶的節能減排需求為機遇,主動研究提供“解決方案”,推進機械裝備產品的技術進步和更新換代。
關于“十二五”發展重點的思考:
一是高端裝備。主要指國家重點建設急需、不得不大量進口、突破了國內制造能力的高參數(高溫、高壓、高功率、超大、超重、超精等)、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效率、智能化、數字化等)裝備。如:大型核電裝備、大型燃氣輪機、交直流特高壓輸變電裝備、天然液化氣和長輸管線關鍵裝備、高檔數控機床、高檔施工機械和高效發動機等。關于高端裝備的另一種理解為對于傳統裝備產品,如果能將其性能、質量、成本、服務等做到極致,有關企業能在其生產及營銷過程中體現出高人一籌的管理水平,從而顯示出超群出眾的競爭能力。這也是另一種“高端”境界。前面所說的“高端”裝備市場需求終究有限,而后面沒這種“高端”境界則是通過努力都可以達到的。
二是新興技術裝備。主要指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新裝備。如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所需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關鍵技術裝備,智能電網建設所需的新技術裝備,新能源汽車所需的高性能電池、電機,海洋工程所需的施工及生產裝備,物聯網所需的傳感器及測控儀器等等。
三是與民生緊密相關的機械產品。
適應國家促進消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形勢,積極發展與改善民生相關的機械裝裝備及產品。如:針對清潔用品及化妝用品、方便食品及深加工食品、兒童用品及老年人用品等行將快速發展的民生產品,積極為其現代化的生產加工、商品編碼、標識及包裝過程提供機械裝備產品范疇的“完整解決方案,開辟發展空間積極發展與商品流通相關的超市、倉儲等物流設備,醫療保健器械,電化教育設備,應急、救災與安全產品,現代農業裝備,給排水及污水處理設備等先進高效的環境治理設備,園林、綠化機械,與節能測控相關的民用儀表(電表、水表、燃氣表、熱能表等)等等。
四是關鍵基礎產品及技術。是針對高端裝備產品的發展需求,重點突破其中嚴重依賴進口、已成為受制于人的發展瓶頸和那些關鍵基礎產品和技術。如:高檔鑄鍛件、高檔軸承、高檔液壓件、高檔減速機、高性能刀具、精密測試儀器、高性能功能部件、特種優質專用原材料等等。提高這些基礎產品的水平,必須在鑄、鍛、焊、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基礎工藝和諸多共性基礎技術水平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